暂无
2024年,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数据要素x”时代全面开启。即日起,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乘数而上”系列报道,首先将聚焦“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主题,通过政策观察、产品交易、场景需求、定价机制、授权模式等5个篇章展开案例剖析,探讨实践创新,发掘数据要素高价值,促进湾区新质生产力。本期一起来观察主要数据交易所公共数据产品交易现状与运营趋势。
我国公共数据占数据总量比重达70%-80%,各地政府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中均把公共数据产品化作为核心内容,目前全国主要数据交易所挂牌的相关数据产品超1.3万个。那么,各地通过授权运营实现公共数据产品化的进度如何?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多地在推动公共数据进场交易上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但在数据交易所挂牌的公共数据产品占比并不高。广州,相较于北京建有专门的金融公共数据专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有数百个公共数据产品与服务等,其数据交易所挂牌上架的公共数据产品显得稀疏。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手段以公共数据产品化实现公共数据价值化,加速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向纵深发展,还有待观察。
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率仍不高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发布以来,各地各行业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引入社会化力量进行开发利用,打造公共数据产品,进入数据交易所等场内交易。
随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概念界定逐步清晰,各地核心举措就是政府、数据主管部门或数源单位作为授权单位依法依规按程序授权符合条件的运营单位,在协议约定范围内加工处理公共数据形成产品或提供服务。《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显示,目前北京、浙江、上海、重庆等15个地区的省级数据管理部门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就是把公共数据拿出来,授权给相关企业,形成公共数据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发展洞察(2023年)》提到,公共数据持有主体是政府和公共部门,相较于企业数据的持有主体往往涉及多方复杂的股权归属和经营业务往来,公共数据涉及的管理主体明确和单一,确权授权路径更明确。
但当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率并不高。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不充分、不持续、不协同,使得公共数据的价值挖掘和流通交易受限,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平台运营等方面专业能力不足、积极性不强,虽然公共数据开放量同比增长超16%,授权运营却仍处在初步探索期。在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提到,我国公共数据的开放程度和利用水平仍有不足,数据持有者缺乏动力,进而“不愿开放”;数据大范围流通导致安全管理的边界扩大,于是“不敢开放”;还有部分单位存在“不会开放”的问题,原因是“数据流动的效率、安全和成本难以兼顾,需要专业技术能力支撑”。
在数据专家高丰看来,授权运营针对数据开放“三不”(不愿、不敢、不会)的回应落脚正是在“公私合作”之上,通过引入市场力量、行政力量合作实现构建激励闭环,分摊安全责任,引入专业能力。授权运营应回归到数据开放的整体框架下,不动摇和破坏原有数据开放的既定目标、规则和监管体系,需要从开放利用视角对公共数据进行重新分级分类,指导授权运营单位开展公共数据产品加工生产。
如何加快推进公共数据产品化?刘烈宏曾提到,国家数据局将推动大公共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广数所挂牌公共数据产品落后贵深
通过数据开放、授权运营两种途径获得公共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公共数据产品,继而流入数据要素市场。目前数据要素流通的两种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场内集中交易、场外分散交易。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汤珂教授看来,数据交易场所通过提供新型交易技术、固定数据交易证据等方式增进买卖双方的信任、减少争议,最大限度发现数据的公允价值,便于追溯、监管,具有场外交易不可比拟的优势。
那么,全国主要数据交易所公共数据产品进场情况如何?作为全国首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4月14日挂牌运营,目前上架公共数据相关产品与服务400余个,并在4月上线全国首个官方数据专区——“气象专区”。截至2024年6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平台”显示共有1438个数据产品,其中涉及工商、司法、行政、信用等公共数据。北数所完成与政务资源网与金融公共数据专区的对接,目前北京金融公共数据专区京云征信平台汇聚北京各委办局2300余项高价值数据,数据总量超50亿条。而深圳数据交易所官网显示挂牌公共数据产品超过40个,覆盖社保、电力、交通、气象、工商等领域,实现省、市、区三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互联互通。
相比而言,广州公共数据产品转化尚有差距。2023年5月10日,广州首个公共数据运营产品——企业经营健康指数在广州数据交易所顺利完成交易,这是“广州公共数据运营再进一步”的代表性事件。
截至目前,在广州数据交易所发布的公共数据产品,主要包括融合人力社保/市场监督/公积金数据的“企业经营健康指数”,基于住房公积金的“惠金融(公积金)”,基于社保数据的“贷后预警报告”,基于环保监控数据为基础的“企业环保宝”,基于医疗数据的“南海银龄安康保险快赔通”,基于气象数据的“无核黄皮气象指数”以及基于高新园区数据的“企业碳账户”等。但对于目前挂牌上架公共数据产品具体数量,广州数据交易所并未反馈,也未解释当前公共数据产品挂牌不多的原因。
公共数据产品需求是旺盛的,为何鲜少有产品进入数交所挂牌?在安恒信息CTO刘博看来,公共数据产品挂牌不多只是结果,突出问题是“市场难寻数据”。大量数据先经过分类分级、治理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才能使用,这些工作要成本,就算成本投入后也缺乏快速变现途径。要促成交易活跃,建好隐私计算等用数基础设施后,当务之急是出台细分领域的数据合规规则,广泛宣传可开放数据的途径与方法,招募各类“数据要素X”应用场景,按需优先治理数据,尽快进入到良性循环中。而佛山顺德区数据要素产业协会秘书长胡晓楼建议,需要深入思考公共数据产品的定义、市场需求以及背后的逻辑。
公共数据产品专区化运营成趋势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公共数据需求持续放大,“公共数据专区”已成为数据授权运营的一种主流模式。北京较早选择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管理机制,也是全国首个以公共数据专区为着力点来规范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城市。
在2021年3月31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发布会上,相关领导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医疗、交通等公共数据专区”。之后,北京出台数据专区建设指导意见,鼓励公共数据专区探索市场自主定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此举有助于实现未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效果。
深圳数据交易所2024年1月联合福田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服务平台发布福田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专区,首批推动10个金融创新数据产品进驻,互动较为频繁,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深数所携手珠海市香洲区推动全国首个“政所直连”公共数据产品上市,在探索跨区域数据融合应用、公共数据市场化流通的道路上携手实现全国首创。
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已上线气象、电力、算力资源、乡村振兴等11个专区,上架公共数据产品与服务交易金额突破19亿元。以政府数据开放专区为例,覆盖市场监管、医疗卫生等12个领域,共计140个数据产品,以“零元购”形式吸引市场主体进场。广州数据交易所官网显示没有设置公共数据专区,探索的是“一所多基地多平台”建设模式。
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市场部行业总监韩坤洁看来,以数据专区抓手,通过公共数据引导,带动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等数据资源参与,打破了数据壁垒,把散落、孤立、割裂的政企数据打通,将数据之“沙”融汇成“塔”,帮助政府和市场主体将海量数据盘活,打通数据要素市场各产业链环节,支撑市场主体跨行业协同创新,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将公共数据开发形成数据产品、服务等多元化形式,通过数据交易所挂牌上架对外展示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