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近年来,数字技术进入加速创新和应用阶段。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下简称“数实融合”)的态势下,二者深度融合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数据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就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本报专家组成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
《金融时报》记者:能否简要概括一下数实融合发展的现状?
欧阳日辉:数实融合本质上是从工业经济形态向数字经济形态演进的过渡过程,把传统实体企业转型为数字化赋能以后生产力大幅提升的新型实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开始发生变革,数据要素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新质生产力。
实践中,数实融合正从消费领域迈向生产端各环节,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0.1%、78.3%,较10年前分别提升33.1和26.4个百分点;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
然而,受观念、人才、成本、信息化程度等多重因素影响,数实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难点、痛点、堵点。比如,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有效激活,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成为制约数实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欧阳日辉:数据作为融合的关键要素,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数据驱动的创新是基于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应用,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经过训练和拟合形成自动化的决策模型,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数据驱动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环节,嵌入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数实融合强调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采集、分析和运用多维度、多源头的数据,以数据为中心进行决策和行动,以数据为基础进行业态和模式创新,实现优化决策、创新模式和提升效率的目标。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一些领域出现数实融合发展,您认为融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到金融领域有哪些特点?
欧阳日辉:数字经济条件下融合式发展,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呈现出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等多种融合形态。
以产品融合为例,越来越多的产品呈现出“数字+产品”的融合特征,这是数实融合最直接的体现。比如,以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数字+产品”的创新产品,为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功能扩展空间,也让消费者体验到产品融合的新服务。再看市场融合,数字平台加速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城乡市场融合、国内外市场融合发展,可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减少断链风险。比如,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实体零售业与网络零售业协作、渗透、融合的过程。
在金融领域,融合发展趋势也很明显。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际上就是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据要素作为科技、产业和金融的纽带,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全链条,加强金融与技术、企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金融市场的联通。
《金融时报》记者:未来数实融合会呈现什么趋势?
欧阳日辉:未来,数实融合是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数据作为关键要素,将驱动数实融合形成双循环系统。在内循环中,以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为主,数据在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环节成为关键要素;在外循环中,数据驱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在要素、产品、企业、产业和市场不同层面深度融合,提高单一要素的生产效率和传统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体验,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创新,打造丰富的应用场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重塑经济模式、经济结构和市场格局。
数实融合在金融领域是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金融数字化转型包括两个层面: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融合、数字金融业态与传统金融业态融合。这两个层面也会形成双循环,内循环是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采取购买科技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将数字技术引入产品设计和服务之中,并将数据要素运用到产品设计、营销和战略决策等环节;外循环是在数字金融平台打造新的金融系统。比如,从数字信贷、数字保险等数字金融产品到金融机构组织流程再造,出现数字银行、元宇宙金融等新模式。金融业双循环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断循环迭代。这将为实体企业提供多元投融资模式,助力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作用,推动数实融合?
欧阳日辉:第一,政企合作推动企业构建数据能力,促进企业要素使用、要素配置和创新等关键能力提升。第二,打破思维定式和领域壁垒,企业和政府要树立融合发展的意识,没有融合发展,就没有创新。政府要为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从产业融合发展入手提供政策支持;平台企业聚焦主业主责,建立良好的数字生态,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中小企业互联互通,共享数据资源;传统企业积极拥抱平台,做强主营业务。第三,支持平台企业和传统企业探索数实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行业转型经验、数据治理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的数实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第四,构建满足数实融合的多元化数据流通模式。比如,围绕数实融合的典型场景,引导上下游企业通过“以数换数”可控交换模式,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环节的数据,建设产业链和供应链生态体系的数据循环。第五,引导新型实体企业构建产业数据空间,加快推动商事、卫生、交通、气象、物流、用水、用电等高价值公共数据向社会提供基础数据服务,打通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最大限度发挥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促进数实深度融合的普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