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协同三地优势,打造国际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9月14日,广州数据交易所总经理魏东参加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平行专题研讨论坛。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由中国贸促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贸促会等单位承办。当天下午,由广东省贸促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承办的“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平行专题研讨论坛也正式举行。
魏东在会后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的专访。魏东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加强规则探索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以实现更大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潜力;结合广州数据交易所的实践经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可以在制造业、农林牧渔、金融、生态环保等行业先行先试。
01 谈大湾区数据要素流通:内外兼修、协同发展
南方财经:数据要素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可以提供哪些助力?
魏东:数据要素可以在市场洞察与决策支持、跨境贸易与物流优化、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等方面助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
具体而言,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和竞争情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通过数据流通,可以优化跨境贸易流程和物流运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促进更紧密的经济合作。数据分析可以支持金融行业的创新,包括金融科技和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和融资。
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三地可以共同培养和吸引这些人才,推动产业升级。总体来说,数据要素对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具有关键作用,三地需要共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以实现更大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潜力。
南方财经:广东与港澳之间目前已分享了一些数字技术领域的经验并展开实践,截至目前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魏东:最大的收获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内外兼修,协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的整体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
创新要素的互动、产业的深度融合、规则和标准的协同需要三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深化合作,推动创新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产业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内外兼修,不仅需要应对国内外的竞争和挑战,还要积极把握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创新驱动、高端要素集聚、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在促进开展更多数字领域合作方面,当务之急是什么?三地如何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
魏东:广东在数字经济领域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环境,香港的金融业和服务业、澳门的旅游业也享有国际盛名。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和新技术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也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加强合作、共建共享,才能实现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大湾区的整体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首先,三地应加强规则探索,出台引导和支持政策。加强数字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在此基础上鼓励数据流通交易产业链创新实践,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共享,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地有多家跨地区办学的高校,可以在高校科研数据跨境等方面优先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先行先试,为社会数据跨境流通打造样板。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统一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共享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标准,以确保数据的顺畅流动,促进协同发展。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还应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更多的数据专业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南方财经:在接下来的10年里,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和新技术发展前景如何?
魏东: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化和新技术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大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发达的科技产业、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深厚的创新传统。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将更加活跃、多元和开放。
首先,在新基建领域迎来重大机遇。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等,这些领域的发展将为大湾区提供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为企业和民众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其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将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如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等,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时,大湾区将积极推动大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智慧支持。
02 谈“数实融合”:深挖特色产业,打造实践场景
南方财经:广州数据交易所在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经验?
魏东:广州数据交易所持续探索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机制。目前,广州数据交易所已出台《广州数据交易所合规审查工作指引(试行)》《广州数据交易所服务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广州数据交易所陶瓷行业数据空间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广州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试行)》《广州数据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等规则规范和管理办法,有效支撑“一所多基地多平台”体系和数据规范、有序、便利、高效的流通交易,为产业数据构建数据交易信任环境,促进数实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广州数据交易所即将迎来成立一周年。成立至今,它从哪些方面给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利好?
魏东:广州数据交易所利好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数据流通。广州数据交易所通过明确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为数据资产提供了合规登记的保障,维护了数据资产权益。有利于激发企业对于数据要素的活力,推动数据的高效流通和利用,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推动创新发展。广州数据交易所积极打造专业化的数据交易平台,推进行业指数和算力资源发布共享等创新应用平台,通过引导供需双方和服务机构的对接融合,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的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能力等进场交易。不仅培育了多元丰富的市场生态,也促进了各类企业之间的数据流通和合作,推动了大湾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广州数据交易所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内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23个行业领域的数据交易标的进场。这些领域的数据要素通过合规登记和专业化交易,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推动了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
南方财经:在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实融合方面,哪些行业可以先行先试?广州数据交易所有哪些案例和经验可以分享?
魏东:广州数据交易所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制造业当家的战略部署,结合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的探索实践和积累的案例,我们认为在制造业、农林牧渔、生态环保、金融等行业值得先行先试。
广州数据交易所一直在努力培育挖掘广东传统和特色产业,打造了众多创新数据应用实践场景,形成的数据产品已覆盖23个重点行业。
比如,广州“企业经营健康指数”以普惠金融为应用场景,上线以来已为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众陶联交易证据链证书”为陶瓷产业链企业提供了信用证书,构建了产业信任环境,降低了上下游企业交易成本,今年5月上架交易以来,该数据产品成交金额约1200万元,解决了陶瓷产业链中超过30亿原料交易的成本认定问题,用数据解决实体经济中的传统难题,通过数实融合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再比如,“企业环保宝”的上架与成功落地,有效降低了产业环保责任风险,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构建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局面。“汕头养殖户经营健康指数”瞄准汕头水产养殖户“信贷可得性低”的问题,在养殖户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场景下,将养殖户基础数据、养殖户拥有自建房数据、养殖户养殖海域水质数据、养殖户收成数据、养殖产品市场单价等数据相结合,通过计算分析模型,计算得出养殖户的经营健康情况得分,为金融机构面向养殖户开展信贷服务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助力养殖行业的信贷业务实现数据化精细管理,降低养殖户的信贷风险,发挥更大的数据要素市场价值。
南方财经:此前,广州数据交易所发布了陶瓷行业数据空间。行业平台的应用前景如何?对于粤港澳三地合作可以带来哪些机会?
魏东:广州数据交易所通过调研多个实体产业,发现多个行业的产业链已完成数字化转型,沉淀有丰富的产业数据,但整体产业链缺乏数据信用,数据流通不畅,难以赋能实体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广东这个制造业大省,产业数据流通需求尤为迫切。
广州数据交易所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桥梁作用、构建服务平台,联合产业链主或平台企业,深度融合产业链,用数据解决实体经济中的信用问题,保护数据要素权益,释放产业数据价值,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粤港澳三地合作,以探索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通过构建规范、便利、高效的数据交易生态系统,持续孵化和发掘产业链共性难题,联合三地各个优势产业链主平台孵化创新赋能型数据产品,用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来说,行业平台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