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数据资产作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新兴资产类型,正日益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位居世界第二位。数据已成为继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自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以来,数据资产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广泛共识。近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刚刚落地,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依法合规推动数据资产化,特别是对公共数据资产管理作出单独规范要求。
从资源到资产,数据要跨越哪些关键环节?数据资产化还存在哪些难题待解?如何有效挖掘公共数据价值?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开发应用如何落地?各地开展了哪些值得借鉴的探索和实践?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数据资产化的初步探索
数据资产化有助于盘活“沉睡”的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助力实现数据资产保值增值,优化数据资源配置。
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资源,要成为资产,需要经过确权、估值、入表、交易等诸多环节。在这之前,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数据资产。当前,数据要素、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产品等概念使用较为混乱,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根据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去年9月份发布的《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数据资产是指特定主体合法拥有或者控制的,能进行货币计量的,且能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欧阳日辉在其文章中谈到了什么是数据资产化以及数据资产化的重要作用——数据资产化是数据通过流通交易给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过程。数据资产化可以增强数据供给主体对数据资产价值的认识,有助于盘活“沉睡”的数据资源,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助力实现数据资产保值增值,优化数据资源配置。
从业内观点来看,目前,全球在实现数据资产化方面存在三大共性难题:一是数据资产权属模糊,二是数据资产评估与定价机制不完善,三是数据资产交易机制不健全。此外,与此相关的数据监管、数据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等问题仍待解决。为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指导意见,意在进一步厘清数据在确权、评估等方面的难题。
在数据生产、流通、使用等过程中,相关主体对数据有着不同利益诉求,呈现复杂共生、相互依存、动态变化等特点,传统权利制度框架难以突破数据产权困境。为此,“数据二十条”创新数据产权观念,淡化所有权、强调使用权,聚焦数据使用权流通,创造性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贡献了数据确权的创新方案。
目前,数据的权属问题仍被业内广泛讨论,尚没有统一的决定性意见。但相关政策出台正是希望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厘清权利边界、完善制度规范。各地对于数据确权也展开了积极探索,涌现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案例,比如,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开展数据资产登记探索。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了数据确权登记制度。他表示,当前确权问题是数据要素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数据产权制度还不健全,很多数据在没有明确归属的情况下流通,引发了利益冲突和法律纠纷。建议探索建立数据确权登记制度,明确数据的所有者、使用者及使用范围,从而保障数据产权清晰界定和合理运用。另外,提高数据确权的技术水平同样重要,可以利用数字签名、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加强数据确权的技术支撑。
数据资产估值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传统资产评估相比,数据资产评估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意见》确定了数据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包括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种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目前,我国正处于数据从资源走向资产的阶段,资产与资源最大的区别在于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进而可以通过其产生的经济利益出现明确的定价。而如何度量数据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即数据资产估值,以及如何在交易流转过程中达成合意的成交价格(即促进双方对数据的估值达成一致),是数据如何进一步对外赋能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兴业研究公司金融监管高级研究员陈昊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指导意见》指出,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持有或控制的数据资产纳入本级政府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监督。业内人士表示, 这意味着未来各地财政和国资关联部门或将探索有效的数据资产评估方式,从而评估公共数据资源的价值,进而纳入国有资产报告。
有效挖掘公共数据价值
公共数据涉及范围广、规模大,开发运用的潜力较大。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公共数据,不仅能有效盘活公共数据资产,也将有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经济活动效率提升。
公共数据是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民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其开发利用以及市场化配置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逐步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由研究部署迈入落地实施阶段。
陈昊表示,公共数据涉及范围广、规模大,开发运用的潜力较大。而且相较于企业数据,公共数据的质量相对更高。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公共数据,不仅能有效盘活公共数据资产,也将有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经济活动效率提升。
《指导意见》对于公共数据资产的范畴加以明确——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经依法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组织将其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持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管理服务潜力或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公共数据资源,作为公共数据资产纳入资产管理范畴。
在推进数据资产化过程中,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公共数据资产开发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针对公共数据的使用原则,《指导意见》明确推动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公共数据资产有条件无偿使用,支持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资产有条件有偿使用。探索开展公共数据资产权益在特定领域和经营主体范围内入股、质押等,助力公共数据资产多元化价值流通。
刘典表示,公共治理和公益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基本利益,应优先保障其无偿使用公共数据,以服务社会大众。产业和行业发展可以通过使用公共数据资产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有偿使用不仅可以体现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还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针对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产治理投入和收益分配机制,《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公共数据资产运营公司对公共数据资产进行专业化运营,探索公共数据资产收益按授权许可约定向提供方等进行比例分成。公共数据资产各权利主体依法纳税并按国家规定上缴相关收益,由国家财政依法依规纳入预算管理。
根据有关机构估算,截至2022年末,我国数据资产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绝大多数数据资产集中于政府机关、国企、公共事业单位中,若能有效开发利用公共数据资源,未来为地方财政、国资所能带来的收益将相对可观。
近年来,多地公共数据运营取得一定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我国已有226个省级和城市地方政府上线数据开放平台,全国地市级及以上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持续增长。以北京为例,北京金控经市政府授权建成了数据统合的“统一接口”——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汇聚公共数据超过50亿条,涵盖300多万个市场主体。
“我国各省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逐渐增多,可以合规交易和流通的数据逐步增多。”陈昊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0月,共有30个省市出台了政务数据或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公共数据涉及的类型更加丰富,除应用较多的社保、医疗、公积金等数据类型外,多个省市还涉及文旅、交通、教育、地理信息等。
当然,目前各地公共数据开放可以说更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并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刘典表示,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质量和更新频率不一,导致数据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数据共享和开放效率低下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规范数据发布流程;推行数据标准化、分类管理,提高数据可用性和质量;加强跨部门协作与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等。
数据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数据资本化是在数据资源化和资产化的基础上,赋予数据资产更多金融属性,比如可以将数据资产作为抵押品进行信贷融资等金融活动的过程。
数据资产“入表”是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是实现数据从资源转变为资产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最有力推手。2024年1月1日起,《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明确了数据资源会计处理适用的准则,厘清了数据资源是否可以作为资产确认、作为哪类资产确认和计量以及如何进行相关信息披露等问题。而在数据“入表”之前,多地加快探索数据确权和数据资产登记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数据资产的合法性和权属问题。这种探索,也为数据资产向数据资本跃进提供了基础。
据了解,从数据要素由资源走向资产的过程来看,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其中,数据资本化是在数据资源化和资产化的基础上,赋予数据资产更多金融属性,比如可以将数据资产作为抵押品进行信贷融资等金融活动的过程。
事实上,多地已围绕数据资产融资展开实践,不少企业从中获益,依据自己的数据资产登记证书获得融资,有效缓解了融资难题。这也正是政策支持和鼓励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在金融、交通、医疗、能源、工业、电信等数据富集行业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数据资产开发利用模式。
2022年7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揭牌,围绕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开展工作。截至2023年11月,北数所数据交易备案规模已超过20亿元,交易主体500余家,发放27张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北数所副总经理栾明月此前表示,北数所在数据确权、评估上已经积累了不少案例,此外也在进行数据资本化探索,包括数据资产的质押融资、数据资产保险、数据资产证券化和数据资产入股等。
今年1月11日,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与光大银行长沙分行、汇业律师事务所、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签约,光大银行长沙分行提供湖南首笔数据资产无抵押融资服务,为湖南本土企业盛鼎科技批复500万元授信额度。签约会上,湖南大数据交易所向盛鼎科技颁发了湖南省首张数据产品登记证书。之后企业可将数据资产入表,准确计量数据资源价值。银行基于律所出具的法律风险评估意见书、交易所出具的数据产品登记证书、数据产品上架证书,了解融资企业数据资产情况,综合评估后完成授信审批,最终形成数据资产化服务闭环。
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止于此。《行动计划》将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总结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提高金融抗风险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有赖于科技、环保、工商、税务、气象、医疗、社保、农业农村、水电气等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利用。事实上,在各类场景中,金融是对公共数据需求最旺盛、应用条件最成熟、边际价值最大的场景,因而也一直是公共数据开放的重要实践领域。金融机构运用公共数据能够更充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帮助金融机构规避金融风险,还可以通过降低信用风险溢价的方式降低有发展前景企业的融资成本。
不过,当前公共数据在开放和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质量,如何从场景需求出发精准汇集和开放公共数据,如何保障数据应用过程中的安全和隐私,这些问题还尚待研究解决和实践探索。
另外,《指导意见》指出,统筹运用财政、金融、土地、科技、人才等多方面政策工具,加大对数据资产开发利用、数据资产管理运营的基础设施、试点试验区等扶持力度,鼓励产学研协作,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向数据资产领域。对此,陈昊表示,数据要素市场属于新兴市场,数据服务商等中小机构在成立早期也将面临资金压力,金融机构对数据资产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将有效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